綠色是新質生產力的底色,更是催生新質生產力的動力源泉。今年以來,淮海實業集團所屬相山水泥聚焦“綠色化”發展方向,加快繪制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路線圖,一幅高質量發展的時代畫卷正徐徐鋪展。

“數智”驅動,創新創效從單一的智能裝車,到智慧供銷物流信息管理統一派車、稱重、計量;三維可視化管控平臺實時展示礦山生產環境、生產狀況;設備管理及智能巡檢系統“24小時”監控采集設備運行數據……近年來,一大批先進設備在相山水泥驚艷亮相,“運營一大腦,廠區一張網”的整體布局已經形成。從“人治”到“數治”,科技賦能是其中的關鍵要素。該公司依托省級技術中心平臺研發機構、勞模創新工作室等創新平臺,圍繞“回轉窯SCR脫硫脫硝、石粉凈化技術應用研究”等方面,集聚力量開展技術攻關,加快破解一批技術難題;常態化舉辦技術比武、崗位練兵、技術革新、“五小”創新等活動,培育職工創新意識、激活職工創新“活力”,為企業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著源源不斷的底氣和動力。
節能降耗,逐“優”提質“智能化建設的背后是一筆‘經濟賬’,公司深入開展‘兩降一提’專項行動,加強精細化管理,持續優化水泥工序電耗、噸熟料綜合電耗等各項指標,保證企業發展大局穩定。”該公司負責人感慨頗深。做好成本管控,秘訣在于“優化”和“降低”。科學制定水泥配料,按照水泥最優配料方案,動態調整優化磨機參數等,在保證水泥強度及性能的前提下實現配合比優化和成本最優,每年降低成本180余萬元;深化對標管理,圍繞“噸熟料標準煤耗同比下降1Kg、噸熟料綜合電耗和水泥工序電耗同比下降1Kwh”目標,定期開展對標數據“例會分析”,制定改進提升措施,加強生料助磨劑、燃煤催化劑等新技術推廣應用,實現降本增效。聚焦生產性費用和非生產性費用,捂緊“錢袋子”。嚴格規范備品備件及輔材申報、評審,加強物品領用使用管理,強化分管領導、申報人考核力度,最大限度降低費用。常態化開展修舊利廢、自主維修活動,制定合理激勵制度,調動職工修舊利廢的主動性、積極性,降低外委維修費用,提高經濟效益。持續壓降“四項費用”等非生產性支出,實行分廠、工段、班組“三級”管理模式,實現降本增效,教育引導全體職工從日常工作細節入手、牢固樹立過“緊日子”思想,減少開支。截至2024年5月底,四項費用共計發生33.16萬元,較預算節省45.86%。
以“綠”為底,“新新”向榮抬頭是藍天白云,俯首是綠草如茵,池水泛波、綠樹掩映、靜美迷人……正是初夏好時節。夯實“含綠量”,提升“含金量”,是壯大新質生產力的“制勝法寶”。近年來,相山水泥踐行綠色發展理念,全力打造綠色智能化示范企業,助力水泥生產由“灰色制造”向“綠色智造”轉型,通過開展超低排放改造、綠色工廠創建等,引領企業實現綠色高質量發展。采用分級燃燒+SNCR優化技術,完成省內首家熟料生產線超低排放改造:建設完成260萬噸水泥綠色智能示范線項目;開展脫硫技術攻關,解決生料磨停磨SO?排放超標難題;實施粉塵無組織排放專項治理,解決卸料、上料、放料過程中物料外溢揚塵問題……一項項新技術、新舉措,為繪就新質生產力藍圖增添了一抹“新綠”?!艾F在的廠區綠化越來越好了,風景美、污染少,工廠變成綠色家園了。”該公司職工贊嘆道。該公司大力開展植樹和綠化、硬化、美化廠區活動,加強對現有樹木、綠籬、草坪等養護管理。近年來,種植樹木近2萬棵,綠化新增面積5萬多平方,道路硬化4萬多平方,建筑物粉刷美化3萬多平方,獲得“淮北市綠色工廠”榮譽稱號。
逐夢“新賽道”,勇攀“新高峰”。相山水泥正奮力奔跑在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賽道上,在大潮涌動中加速蝶變……